学校办公室
校领导走进课堂讲授思政课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6-29 08:58:17 点击数:

本网讯(教务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4月至6月,学校领导走进课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共上一堂双师思政课。

党委书记张炳辉以《百炼成钢 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为主题,紧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主题线索,重点讲述了党史上的三件大事: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浴火重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继往开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从五四运动到一大召开,从南湖扁舟到宝塔山下,从南昌起义到血战湘江,从转战井冈山到扎根陕北,课程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案例“配方”经典、讲述“工艺”精湛,为学生们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使他们更加明确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张炳辉在课堂上强调,作为百年大党,“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共产党之“大”,是有人民至上的大情怀,是有勇于奋斗的大气魄,是有不忘初心的大视野,是有造福人类的大担当。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用好学校思政课主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吉财学子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建功新时代,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秀颖以《就业·职业·事业——人生规划的精准导航》为主题,聚焦当前中国就业形势呈现“总量压力趋缓、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特征,从就业形势、职业准备、事业规划三个方面和学生们分享了人生规划的“精准导航”。马秀颖强调,学生不要成为求职大军的“跟跑”者,而要成为主动就业的“并跑”者,人生事业的“领跑”者。她建议同学们,在求学阶段要“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在事业规划上,要辩证看待就业与择业,培育良好的事业心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念,追求高质量的事业发展;要为谋求生存而就业、为终身发展而职业、为人生价值而事业。马秀颖殷切嘱托即将步入社会的同学们,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力!

党委副书记岳宏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主题,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三个要点,结合历史纵深发展与中外延展比较,将深刻的理论知识娓娓道来,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旁征博引,又融入个人体悟与谆谆教诲,深入浅出地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核心命题。

党委副书记刘鹤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艰苦斗争简史》为主题,重点讲述了东北抗日联军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重要贡献,回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刘鹤强调,东北抗联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要努力传承和弘扬。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丁庆东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青春的“红色动力”》为主题,带领学生回顾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重点学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深刻理解了百年党史的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并对青年学生如何从“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四个方面努力奋斗进行了深入分享交流。

副校长王菁华以《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为主题,以“你心目中的教育强国是什么样子”为开篇,通过师生互动沟通引入课堂教学主题。她立足于金融学子的学科专业背景与成长聚焦问题,结合我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教学建设现况与优秀校友代表等鲜活的身边人与身边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她鼓励新时代的吉财学子在“明德崇实”校训的指引下共绘教育强国建设新图景,朝着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阔步向前。

副校长祝国平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结合多年来对农村金融、农村经济的研究,从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东北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讲解,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进取等相关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祝国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守初心担使命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副校长庞长亮以《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六个维度》为主题,从理想的高度、爱国的厚度、学习的广度、奋斗的力度、创新的热度和品行的深度六个维度对新时代青年成长进行了解读,通过生动的案例、结合亲身经历、引经据典使同学们更加明晰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子全面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副校长杨楠以《一次援建 一生奉献》为主题,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饱含炽热的教育情怀,讲述了我校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共建的发展历程。她回顾了29位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在建校之初,响应国家号召,跋山涉水来到长春,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深深扎根于祖国需要的地方。思政课的魅力,在于它能点亮思想的火花,塑造灵魂的高度,激发行动的自觉,杨楠以亲身示范诠释了奉献精神与两校合作的血脉渊源。


初审:梁毕明 张立畅

复审:李元元

终审:李栋栋


联系电话:0431-84539018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